尼克松访华带起的国际“了解我国”运动,那一场水中望月的“形象我国”秀
新的观点是
我国人是一些“围着家门口转”的人
并且一向如此
形象我国
本刊记者/黄卫 宋春丹
发于2022.2.21总第1032期《我国新闻周刊》
“1972年的我国是西方的一个映像,一切的价值、成果和缺陷都被倒置过来。反映现代国际中人类困境的这两个黑白照片毕竟谁是正片,谁是底片,有必要由前史来判决。”曾任英国国防大臣、时任英国“影子内阁”财务大臣的丹尼斯·希利在1972年访华后撰文如此写道。
1972年,不计其数的外国人一拨又一拨来到我国。“竹幕”拉开了一条缝,每个人都急迫想看一看关闭已久的赤色我国,一个好像比远方更远的当地。
这是蜻蜓点水,也是水中望月。这些万花筒般的我国形象里,一些不免是被组织的假象,一些是糅合了不同文明背景的幻想,另一些则是身在此山中人反而看不清的本相。
“了解我国”运动
“我国,这是美国的最新事物。”
这是《纽约时报》1972年2月16日一篇报导的标题。这天是我国鼠年的正月初二,汉学家们热烈地辩论着鼠年的“鼠”字毕竟怎样翻译好,就这样拉开了我国年,也揭开了尼克松访华的前奏。
连日来,美国三大电视网除了新闻之外,还在早晨上班前后和晚上九时半往后的黄金时间广播两到三小时的特别节目,各报也都在头版头条的显要方位连篇累牍刊登来自北京的报导。